2008年8月15日星期五晚上中國女排與美國女排的那場鏖戰,相信讓無數中國人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。前三局中國女排以2:1居領先優勢,這無論在心理上還是氣勢都應勝券在握,卻在后兩局終未能保持這一優勢,輸給了美國隊。在賽后的解讀中,“技術”一定是最受人關注的話題。其實,讓中國女排輸掉的不是技術,而是耐力。這從五局比賽中就能明顯地看出。耐力最直接的物質基礎就是食物。兩隊飲食的差異導致了耐力的差異,從而決定了比賽的結局。這幾乎從第四局平局之后就能得出這個結論了。
耐力不支不是鍛煉不足,而首先是食物——吃糧食和吃肉,直接造成了兩個隊耐力的差異。中國女排姑娘們的飲食,傳統的米面主食占了很大的比例;而美國女排姑娘們的飲食傳統,則以肉類蛋類等動物性食品為主。這也是東西飲食傳統的差異。
米面食品的成分以淀粉為主,淀粉在化學結構上與糖一樣,都是碳水化合物。我們通常認為,人的能量主要靠碳水化合物提供。然而,作為燃料提供能量,和脂肪和蛋白相比,糖起效的時間確實比較快,比如運動時吃糖確實能很快地補充耐力,但持續時間較短。糖提供能量大約可以維持2-3小時;而脂肪和蛋白則可以燃燒4-6個小時。因此,以肉類和蛋類為主的飲食,能提供更充足和持久的體能。
這是因為,在所有的食物中,肉類的營養最全面。肉食含有所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,蛋白質含量是普通谷物的5倍,并且動物蛋白中氨基酸的比例與人體更加接近。谷物中只有大豆中的優質蛋白含量幾乎可以和肉食相媲美。肉食除了提供人體需要的各種必需脂肪酸,還含有豐富的各種脂溶性維生素(A、D、E、K)以及維生素B12,還有比植物更加豐富和集中的礦物質如鋅、鐵等,以及幾乎所有人體需要的全部微量元素,并且人體的吸收率也更高。
我們再來看看中美兩國女排的對陣:比賽是晚上8點開始的。如果兩隊都是晚上7點左右吃完晚飯,那么7:30到9:30這一時段,中國隊的耐力應處于高峰,因而這時的比分居領先優勢。此后,由于耐力下降,第四局平局;到第五局,耐力終于不支,最后負于對手。而這種情況對美國隊則不存在,因而讓她獲勝的不是技術,而是耐力讓她們成為最后的勝利者。高蛋白和脂肪食物可以持續燃燒供能到11點以后。
如果說到技術,美國隊未必優于中國隊——據主教練郎平介紹,美國女排只集訓兩個月就披掛上陣了。因而,技術絕對不會成為唯一的決定性因素。事實上,除了中國女排,所有比拼耐力的體育項目都能證明這一點——中國優勢奪金項目集中于技巧方面,如體操、跳水等,而非比拼速度和耐力的田徑及三大球。雖說8月16日中國男籃打贏了德國隊,但這實在是中國隊技術實力突出使然,并且是險勝。在下半場的比賽中,連解說員都在說姚明等中國隊員場上“走”——實在跑不動了。人的能量不能源自太陽和電池,唯一的來源只能是食物。技術和精神都很重要,但畢竟離不開食物這一物質基礎。專家介紹,肉食優于糧食,生食優于熟食,食肉動物(例如獵豹)的速度和耐力明顯高于食草動物(例如羚羊),吃生食的野鴨可以展翅高飛,吃熟食的家鴨飛不起來。我們是個技術和精神見長的民族,若是再向美國人學學吃帶血絲的牛排,那么,中國的田徑、排球、籃球、足球將所向披靡,無往而不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