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則佛家故事說,慧能大師聽眾僧講法,辯風與幡的關系。有的說是風動,有的說是幡動,相持不下?;勰苷f,不是風動,也不是幡動,是你們心動?! ?br />
不要“心動”其實就是不要“動心”,不止佛家偈語、僧眾戒律,滾滾紅塵里、橫流物欲中、功名利祿下、美色誘惑前,保有處子心態、超然情懷,視若無物,不為所動,同樣是世俗社會難能可貴的品格與節操。古往今來的智者賢者成其大事,莫不耐得寂寞,安于平靜,正如歌德所言,“真正有才能的人會摸索出自己的道路”。深諳個中三昧的李白,不再長安市中酒家眠,他遠離喧囂,寄情山水,詩酒為伴,將心兒放飛。正是這種曠達與靈性,成就與升華了其詩歌的浪漫主義。處江湖之遠的濰縣縣令鄭板橋,不善追名逐利,恥于蠅營狗茍,卻關注民生,愛護百姓,“衙齋臥聽瀟瀟雨,疑是民間疾苦聲”,“難得糊涂”卻清廉如水,非大悲憫、大境界不能為也。
人不可能“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”,面對浮躁、功利、奢華、喧囂,貴在保持清醒和理智、平和與淡然。錢鐘書先生遠離虛名,不當“焦點”,謝絕出鏡,一門心思著書立說,人淡如菊,心靜若水。如此為人為文,自然為學界所稱道。老作家孫犁,曾經烽火戎馬,從不居功自傲,寧靜自處,春蘭氣韻,秋水文章,領自然清麗的荷花淀派風騷。趙樸初先生《寬心謠》云:日出東海落西山,愁也一天,喜也一天;少葷多素日三餐,粗也香甜,細也香甜;新舊衣服不挑揀,好也御寒,賴也御寒;常與知己聊聊天,古也談談,今也談談……其心胸之泰然、超拔,躍然紙上,不啻睿語箴言。
作家王蒙寫過一首詩:“一年四季何逍遙,落盡桃花未見桃。春夏秋冬皆忘卻,敲敲電腦便陶陶。”固本知命,豁達灑脫,物我兩忘,得失一笑,端的大家風范。而國威所系的“兩彈”元勛們,更是深居大漠,甘于寂寞,不求聞達,默默奉獻,但卻將驚世業績寫入了藍天?! ?br />
要成就一番事業,實現人生追求,需要這種“八風吹不動,獨坐紫金臺”的冷靜與執著、平淡與堅守。板凳要坐十年冷,話語不說半句空,遠離誘惑,敬謝浮名,認認真真做事,清清白白做人。這不是消極出世,而是取別樣姿態和情懷處世。從喧囂中突圍,在誘惑前自律,耐得寂寞,求真務實,獨善其身,積極進取,應該提倡這種精神,更要保持這種清醒。